敦煌道藏 (共5册)电子版

敦煌道藏 (共5册)电子版

书名:敦煌道藏

册数:8册

大小: 313M

格式:pdf

《敦煌道藏》PDF电子书全5册,由国图文献复制中心1999年出版。

一、 在汇集整理《敦煌道藏》的过程中,就现有条件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有日本学者 大渊忍尔先生的《敦煌道藏目录编》等,部分道经的经名也采纳了大渊忍尔先生的定名。有些明显 不是道经,但与道教有关的资料,为有利研究起见,也收录于《敦煌道藏》之中。
二、 为方便校勘,敦煌道经名与明《道藏》相应者基本按明《道藏》顺序排序。剩余部分,纯属道经内容者 在前,其它内容者在后。
三、 所标卷号除直接标出的出处外,其他P.为伯希和部分,S.为斯坦因部分,千字文号为北京图书馆 藏,Dx为俄罗斯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Ch为印度图书馆藏,PT为伯希和藏文部分中的汉 文文献,贞松堂、吉石庵为罗振玉先生西陲秘籍丛残等所收本。
四、 文献卷号标法按惯例。遗书卷中有多种内容的,在卷号后面标有「前」、「中」、「后」者,说明此经在此 卷号中的部位,「前」为前半部分,「中」为中间部分,「后」为后半部分。
五、 经名后缀有(拟)或(假)的,说明此经原无经名,现标经名为后拟或假借。
六、 因某种原因,不便加入内容的文献,如俄罗斯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 物馆、日本京都博物馆等几处所藏文献,为研究寻找方便,在B录中的本经名下标有空卷号,并有 「(存号)」字样,因不占页数,不标页码。
《敦煌道藏》书目:

敦煌道藏 1

敦煌道藏 2

敦煌道藏 3

敦煌道藏 4

敦煌道藏 5

《敦煌道藏》出版说明:

道教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随之而产生的道经全面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集结起来的道书包罗万象,是了解研究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等的「百科全书」,是丰富的资料宝库。

《道藏》不仅收录了道家诸子的名著和各种注本,及道教教义、科仪、符录、仙传’山志等,还有哲学、军事、天文、地理、医学等方面的书籍。百科全书似的收录,曾引起儒、释两家的非议和攻击。然而它收录的各种古籍,却给有识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学术、校辑古籍佚书的极有价值的资料。不少学者十分重视利用《道藏》,并从中发现线索和资源。如清代著名汉学家惠栋、史学家钱大昕、毕沅、钱坫、孙星衍、严可均等,近代学者刘师培、顾颉刚、陈国符等,均在《道藏》中挖掘出珠宝。

道经中记录的原为烧炼长生不老药「金丹」的配方,给化学史和四大发明之I的火药发明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是中华民族曾为人类作过重大贡献的文字证据。

然而具有如此浩大内容的道书,自东晋开始结集,至《道藏》的正式编纂至今,虽几经编印,仍有不少道书未被收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所藏的道经,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自王圆禄道士于百年前发现藏经洞之日起,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便开始流失,散落在世界各地及私人手中,至今仍不能完整地公布于众。但在可知敦煌文书中,有五百余件道教文献,且均为手抄本。从其有纪年的道经题记中出现的年号看,大约自六世纪中叶至八世纪中叶,起于南朝承圣三年(S54X太上洞玄灵定妙经众篇序章题记:「承圣三年三月七日道士朱士元书」。日本京都博物馆藏本,据大渊忍尔《目录篇》。), 止于唐至德二年(70-I7X太极左仙公序系师定河上真人章句题记:「至德二载岁次」〗2735号)。此时正是统治者在内地大力提倡道教的时期,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敦煌出土道经题记中出现的数座道观名称和数十名道教弟子的名字来看,当时河西道教之盛,与内地是相吻合的。

题记中所记载的还有当时抄写经文的道士及官员们的姓名、身份,和抄经校对的地点、年代、原因等等。是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河西地区道教发展史等的极有史学价值的史料。

敦煌道教文献的发现,它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弥补《道藏》。现有明正统《道藏》和明万历《续道藏》的编成年代,与始修《道藏》的唐代相距有六七百年。这期间道经几经祸乱,佚失残缺不少,虽有保留,也不免真伪杂谬,篇卷混行。而敦煌出土道经抄写年代早,有半数以上卷子全部或部分未见于《道藏》,用其补佚、勘误、纠伪和解决道经研究中的悬难问题,更显得弥足珍贵。

敦煌道经中有三十余件《老子》及有关残片,是对明《道藏》极重要的补充,其中有除马王堆帛书《老子》外,至今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手抄《老子》版本。敦煌本《河上公注》的出现,可完整地复原《老子道德经序诀》。《老子想尔注》一直是只见著录不见其书,敦煌本《老子想尔注》却使人们得以窥见其部分真面目,曾引起学界的震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整理、校勘和研究。明《道藏》中唐代元天观道士李荣的《道德真经注》四卷, 其实只是《道经》部分,并无《德经》,敦煌卷子中出现的几件《老子注》,恰是《道德真经注》的《德经》部分,两者合璧,终使《道藏》中李荣《道德真经注》名实具符。

老子化胡之说,向来为道佛两家争议焦点,《老子化胡经》的文献记载也随处可见,但元焚经后,此经既销声匿迹,使研究者难觅其踪。敦煌本《化胡经》的出现,使众多文献记载有实可据。

《大道通玄要》、《无上秘要》等道教类书的出现,极大地补充了明《道藏》的欠阙。《大道通玄要》不见于明《道藏》,仅见于《道藏缺经目录》,现发现敦煌残卷中有七件是《大道通玄要》,存有序及六卷的内容共二十五品以上,序中提及共有八十一品,可见敦煌所藏《大道通玄要》,能补足明《道藏》所缺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无上秘要》原为一百卷,是现存编纂最早的大型道教类书,是研究道教史的重要文献,明《道藏》仅存有六十七卷,敦煌本一>2ccGi号将一百卷逐一列举介绍,使我们对其旧貌得以了解,极为珍贵。可弥补明

《道藏》缺收的敦煌残卷中的道经,还有很多,例如:《太玄真I本际经》、《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太上灵宝元阳妙经》、《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天尊名》,以及辞典类道书《道典论》等,此处不一一列举。

敦煌遗书中有些道经虽也见于明《道藏》,但却是有文字差异的两种版本。敦煌道经为唐写本,早于明《道藏》本,应该是较接近原本,对于校勘明《道藏》,无疑很有意义。除《老子河上公注》、《庄子》、《列子》、《文子》外,还有《老子道德经义疏》’〈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太平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太上洞渊祌咒经》、《三洞奉科戒仪范》等等,均可为校勘明本《道藏》提供可靠的依据。

敦煌遗书中与道教有关的文学资料,如《叶净能诗》、《涉道诗》等的出现,也给研究道教文学提供了新的资料。

敦煌遗书一经出世,敦煌道经的价值便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研究敦煌的道教与逋经的论文、专著已不下百余种。国内有陈国符先生的《道藏源流考》中《敦煌卷子中的道经佚书》一节•’姜亮夫先生《敦煌伟大的文化宝库》中的《敦煌的道家经典》.一章;陈祚龙先生的《敦煌道经后记汇录》。还有陈鼓应先生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的敦煌道经专集笫十三辑;朱越利先生的《道经总论》中的《敦煌道经》一章,,王明先生的《太平经合校》等等。国外的有日本吉冈义丰先生的《道教与佛教〉r《讲座敦煌》丛书中有日本学者的集体力作《敦煌与中国道教》。特别是大渊忍尔先生,积数十年之久,从世界各地所藏敦煌遗书中发掘道经文献几尽当时的全部,分别著录标题、卷号、题记等,并考证其年代、作者,校勘《道藏》及其关系,并附有进观、进士名表、纪年表等,编成《敦煌道经目录编》和《敦煌道经图录编》。辛勤之致,功力之深’不可比拟,同时也给敦煌道经研究者提供了诸多方便。然而,大渊先生所编巨篇,在中国国内流传甚少,尤其是《图录编》几不可见。敦煌遗书已出土百年,至今在国内也没有见到一部较为完整的敦煌道经集大成的汇编,殊为憾事。

今天,我们将敦煌出土遗书中的五百余件敦煌道教文献整理汇编,集成五巨册,名为《敦煌道藏》。以利于道教历史、道佛关系、道教典籍、道教文学、西北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校勘和研究使用,同时也有助于明《道藏》之补阙。

隐藏内容: ********, 支付¥18.00下载